党建工作

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汲取精神力量 砥砺奋进前行

发布日期:2021-09-24    作者:zln     来源:     点击:

百年征程,精神永恒。

在波澜壮阔的百年辉煌征程中,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这些宝贵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至今仍是我们党跳动的血脉、前进的动力。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在建党百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回溯这些伟大精神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感悟精神伟力、传承红色血脉、担当历史重任,必将激发广大党员干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必将凝聚起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劳动,或许是人生中最寻常的事情;勤劳,或许是中国人身上最显著的标签。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劳动者对劳动的崇尚与热爱,不仅关乎对生命的敬畏、对家庭的责任,也关乎对社会的使命。

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采写劳动精神述评,最让记者感动的,是生活在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他们笃信,付出就会有收获,辛勤劳动就能创造美好生活。耕耘土地,纺纱织布,他们不吝惜自己的汗水;服务客户,教育学生,他们不吝惜自己的耐心;探索自然,创作作品,他们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在党的领导下,一曲曲豪迈激越、铿锵有力的新时代劳动者之歌响彻云霄。

还记得2018年第一次见到全国劳动模范、中铁二局职工徐州时,他已经连续在国外修了6年铁路。2012年,徐州接上级指令,远赴非洲埃塞俄比亚,参与亚吉铁路的建设。在5年期满即将归国之际,他又接到调令,前往老挝参与中老铁路的建设,期限仍为5年。

6年中,多少个不眠夜通宵鏖战,多少次风雨里或烈日下的奔走,徐州已经不记得了。6年中,徐州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每当工作与家庭难以两全时,他都毅然选择坚守在工作岗位。“说实话,如果现在让我再选一次,我可能会想陪在家人身边。”徐州说,“可我心中深知,只要祖国需要,我仍会义不容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工厂、在医院、在乡间、在社区,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广大劳动模范与亿万劳动者一起,胼手胝足、挥汗如雨地辛勤劳作,托举起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

一个充满活力、创新驱动的中国,还需要精益求精的匠心。在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天眼”震惊世人的背后,有着“大国工匠”周永和与工友们的无数次“挑战不可能”。他们把40多万块反射面板,在离地100多米的高空中拼接成一体,面板相互间的吻合误差没有超过2毫米。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入海“遨游”的背后,有着蛟龙号首席装配钳工技师顾秋亮从业48年不断追求的极致。他仅凭双手捏捻搓摸和观察,就能判断0.2丝的误差,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创造了业界神话……每一个国之重器、每一个超级工程、每一项高精尖技术的背后,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在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如同灯塔指引方向,引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激励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用干劲、闯劲、钻劲谱写更加美好的新篇章。

艰苦奋斗、不懈拼搏,勇攀科学高峰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1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2次载人飞行任务。目前,三名航天员已经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起步晚、基础弱、技术门槛高的情况下启动,仅用20多年就敲开了建设空间站的大门。这不仅是航天技术快速发展的成果,而且依赖于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这就是广大航天人在夜以继日的“攀高峰”“啃骨头”过程中铸就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令记者感触最深的,是天南海北的航天人对航天事业的无比热爱。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作为此次任务的唯一海上测控点,远望3号船早早地就启程前往任务海域进行各项准备。从1999年“神舟一号”成功发射到如今,远望号测量船已伴随中国载人航天一次次取得胜利。海上的信号时断时续,只能通过卫星电话在限定的时间段进行采访。他们坚定地告诉记者,虽然茫茫大海变幻莫测,但每一次执行任务都是一场劈波斩浪的征途,“我们跟祖国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周围,骆驼刺、梭梭草和胡杨顽强生长着,扎根这片戈壁荒漠的航天人在向天奋战的同时,也与恶劣的生存环境作斗争,不少人年纪轻轻就白了头,皮肤更是粗糙干裂。但记者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的是“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载人航天事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国科技发展和世界航天史上的伟大里程碑。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

正是有科学家精神的薪火相传、从不间断,才有今日中国在世界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中国科技发展史也是一部科学家精神的铸就史,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从科学救国到科技报国,从科技兴国到科技强国,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气质,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历史性成就。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创造一个个彪炳史册的奇迹

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被称作“天坑村”。曾经,四面绝壁犹如一圈难以跨越的高墙,将下庄人紧紧困住。近400名下庄村民中,近一半人一辈子没走出过大山。

1997年,毛相林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他提出要修一条出山路,并带头签下了一份“生死状”。路通了,下庄村到县城的时间,由过去的两天缩短到一个半小时左右;路通了,村民们脱贫的窗口打开了。通过农业专家把脉,村里确定发展柑橘、桃、西瓜三大脱贫产业。县里也派来了果树栽种技术专家,手把手培训村民。

2015年,下庄村整村脱贫;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1.3万元。“脱了贫还要加油干,实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精神不能丢!”说起下庄村的未来,毛相林信心十足。

下庄村的故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背后,是精神的力量、精神的传奇。“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必将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

2020年初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又书写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的中国奇迹,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抗击疫情,需要无数人的挺身而出。采访过程中,记者不断被凡人英雄感动着。为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社区干部、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出租车司机、防疫志愿者一直在路上;无数医护人员奋不顾身、义无反顾、毫无怨言、毫不退缩……他们就是真正的英雄,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这些在改天换地的壮阔征程中、在举世瞩目的历史伟业中铸就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必将化作激励人们继续砥砺奋进的澎湃动力。在新的伟大征程上,中华儿女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奋勇前进。

来源:光明日报 

上一条:伟大的史诗 不朽的丰碑
下一条:照金精神,写下光辉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