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豪,男,28岁,中共党员,系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2016届毕业生,现就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李英豪主动请缨出征武汉,成为河南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最年轻的队员,2021年多次完成郑州核酸检测任务,2022年参加援沪医疗队任务。荣获湖北省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防汛救灾身边好人、河南省防汛救灾优秀志愿者、郑州市防汛救灾身边好人、河南省人民医院“最美护士”、援护医疗队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河南省委组织部记功一次等荣誉。
穿上白大褂,责无旁贷
2020年武汉新冠疫情爆发,全国各地驰援武汉。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主动请缨是李英豪必然的选择。这是自2017年,新入职的他在全省第一例H7N9的救治中,第一次穿上防护服时就已经决定了的。作为河南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伍中的一员,他奔赴抗疫一线工作40天,全程参与青山方舱医院的建设、救治,直至闭舱。夜以继日,奋力搏击。那次抗疫的经历使他第一次深刻的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护士的使命感。
两年后的今天,疫情反扑,李英豪和妻子果断一起报名参加援沪医疗队,紧紧握住彼此的双手,他们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坚定的光芒。
来到上海进驻方舱后,在领导和护士长的信任下,有武汉方舱经验的他担任二组A组大组长,积极参与各项流程的制定及突发情况的处理。全封闭环境加上来势汹汹的疫情,患者有心理波动是难免的。但他们每人都尽力用专业知识帮助患者打消对病毒恐惧和疑虑。有听不懂的方言,他们就积极发动本地热情的年轻志愿者做翻译,更好地为爷爷奶奶们答疑解惑;有不安的小朋友们和学生,他们就积极协调物资,满足大家的不同需求;有爷爷奶奶不会用智能机,他们就提前统计,安排专人去耐心讲解,从而打消大家疑虑。
一次夜班,李英豪在交接班本中看到患者的未处理清单。凭借对方舱的熟悉,他立刻跑到四楼给一楼的患者协调了特殊物资,患者特别不好意思的说:“没想到,刚反应的问题,这么快就能解决。”这就是医护人员,患者的任何小需求,他们都会尽全力满足,让患者体会到省医“人民医院为人民”的文化底蕴。援沪方舱期间,他带领28名战友共救治了1200患者,为上海人民带来了省医的温暖,让整个方舱都充满正能量。每每听到患者的感谢,看到大家开心的笑容,作为省医护理人的他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投身工作,恪尽职守
“带头、冲锋在前”是李英豪在组内的代名词;“队员安全的守护神”是他在组中的称号。
进驻市东医院后,医疗队面临的任务更为艰巨。上海市东医院作为新冠肺炎救治临时定点医院之一,80岁以上老人很多,大部分没有陪护且生活不能自理,无疑增加了救治工作难度。但他坚信“困难总比办法多”,担起第三大组组长的责任,带领队员以最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患者。
5月8日,他们组短时间内收治8名患者,其中有一位100岁的奶奶和两位盲人爷爷奶奶。看到这种情况,他们组集体出动,主动表明身份,推轮椅,拿行李,安排床位,介绍房间布局并排班给老人喂饭。爷爷奶奶很是感激,非要给红包被他们婉拒。37床奶奶有压疮,他们每次更换药时,奶奶的女儿都对母亲持续变好的情况表示感谢,为省医护理水平点赞。
每次上班8小时,加上穿脱衣服和来回上下班,李英豪常常连续12小时不吃不喝。每天两次查房,给患者逐一心理护理并协助俯卧位通气治疗;下班后总结复盘本班次的工作;休息时还多次外出进社区执行上海全员核酸检测任务。一天下来,他往往气喘吁吁,疲惫不已。可每当看到患者们感激信任的眼神,一天天好起来的脸色时,他总觉得又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除此之外,他还是队员安全的守护神。在驻地酒店,他积极参加物资分发任务,并负责好大家驻地酒店的核酸检测,时刻关注每一位战友的心理变化。队员每次进病房前,他都会一个一个的检查,口罩的气密性,口罩系带的位置都反复仔细查看。在一切所能想到的地方保障好大家的安全。
脱下白大褂,初心甸甸
白大褂是医护人员的象征,但无论有没有这身衣服,身为医护人员的责任与初心都一直带在身上从未放下。
2021年7月20日,河南突发特大暴雨,地铁5号线被淹。当时在第一车厢的李英豪,本能安全离开,但得知车厢内还有被困的乘客时,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一名共产党员,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顾不上多想,奋不顾身跳进湍急的洪水,逆行300多米。用灭火器拼命砸开窗户,他不顾个人安危连续背出五名孩子及低血糖的乘客。随后,他在站台上跪地紧急实施心肺复苏,对多名乘客进行救助。持续高强度工作五小时使他体力严重透支,腰部疼痛难忍无法站立,不得不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被急救车送至医院接受治疗。后来因在地铁救人的感人事迹获评河南省抗洪救灾“身边好人”称号。
平时的,突发的,紧急的,任务无处不在,李英豪都很乐意随叫随到。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说过一句话:“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没错,他们这群孩子早已长大。凌云报国志,山川映初心,李英豪的青春之花将永远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