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扬帆时,安全作灯塔。请全体师生查收这份安全防护指南,用智慧为成长护航,让知识的探索之路更安心。
一、消防安全:防患未“燃”,平安相伴

1.禁用违规电器:严禁在寝室使用大功率违规电器,如热得快、电火锅、电暖器、卷发棒等。这类电器功率大,容易使电路过载,引发火灾。像电暖器长时间使用且靠近易燃物,极易点燃周边物品。
2.不私拉乱接电线:不随意更改寝室电路布局,不私拉电线、乱接插座。电线私拉乱接容易造成短路,引发火灾。日常使用电器设备时,要选择合格产品,不私拉乱接电线,不超负荷用电,离开家或寝室时务必关闭电源开关,避免因电气故障引发火灾。
3.熟悉寝室和日常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遇到火灾时保持冷静,迅速正确逃生,不贪恋财物、不乘坐电梯、不盲目跳楼。如必须穿过浓烟逃生,尽量用浸湿的衣物保护头部和身体,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前行。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4.如遇大火封门无法逃生,可用浸湿的毛巾、衣物等堵塞门缝,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并及时拨打119报警电话 。
二、不良网络贷款:远离网贷陷阱,守护财产安全
大学生远离网贷陷阱指南:守护财产安全,拒绝超前消费诱惑在大学校园里,青春洋溢的学习生活令人向往,但不良网络贷款的陷阱却可能悄然威胁着大学生的财产安全与未来。

1.警惕不良网贷“甜蜜陷阱”
(1)不良网贷平台常以“零利息”“秒到账”“无需抵押”等话术吸引眼球,实际却暗藏高额服务费、逾期罚息、复利计算等“隐形费用”。例如,某些平台看似日息仅0.05%,换算成年化利率却高达18%,远超法定标准。
(2)诱导超前消费。利用大学生追求时尚、消费冲动的心理,通过分期付款、消费贷等形式,诱导购买超出经济能力的商品。一旦逾期,催债电话、威胁短信接踵而至,甚至可能影响个人征信。
(3)拒绝信息泄露。不随意在陌生网站、APP或扫码活动中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警惕“兼职刷单”“免费送礼品”等伪装成福利的信息收集陷阱。
2.陷入网贷危机?正确应对很关键
陷入网贷危机,首先主动与平台协商延期或分期,向家人、学校求助。留存借款记录等证据,若遇暴力催收、高利贷,及时报警或向监管部门举报。还清后修复信用,若已陷入网贷困境,停止继续借贷,避免债务雪球越滚越大。第一时间向辅导员、家长坦白,共同协商解决方案。
3.通过法律维权。保留借款合同、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若遭遇暴力催收(如威胁、骚扰亲友),立即拨打110报警。可通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官网或“国家反诈中心”APP举报非法网贷平台。
(三)网络安全无小事

1.在数字化时代,网络与学习生活紧密相连,但风险也无处不在。大学生需注意网络安全,保护个人信息与财产安全,警惕网络诈骗,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扫描不明二维码,不轻信“中奖”“兼职刷单”等信息,避免落入钓鱼网站和诈骗陷阱。
2.保护个人隐私。不在社交平台随意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等敏感信息;不随意连接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防止信息被窃取。
3.规范网络行为。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不信谣、不传谣;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定期更新系统补丁,防范网络攻击和病毒入侵。
(四)安全交通伴我行

1.步行外出时,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不闯红灯、不抢行,注意观察道路两侧车辆情况,确认安全后再通过。不要在马路上嬉戏打闹、奔跑追逐,不要翻越道路护栏。
2.骑自行车出行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不逆行、不抢行猛拐。转弯时提前减速,观察四周情况,并用明确的手势示意后再转弯。经过交叉路口时,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的行人、车辆,不闯红灯。
3.无论是步行、骑车还是乘车,都要时刻保持专注,不做分散注意力的事情,如走路时玩手机、戴耳机听音乐,骑车时戴耳机听歌等。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暴雨、大雾、冰雪等)出行,如必须出行,要格外小心谨慎,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以便机动车司机尽早发现。
4.选择正规的交通工具,不乘坐无牌无证车辆、不乘坐超载车辆、不乘坐“黑校车”等非法营运车辆。如果发现车辆存在安全隐患或驾驶员有违规行为,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安全无小事,事事总关情。让我们共同努力,时刻牢记这些安全知识,将安全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