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13级助产二班 姓名:史妍
自古以来,中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当世界上许多民族还未形成之时,中国就已经进入了恩格斯所说的文明时代了。而我们身处这个正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更需要以礼待人,一生文明。
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正如孔子所说“不学礼,无以立”。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我国历史上许多文明礼貌佳话,如春秋时的“曾子避席”,战国时代的“廉蔺交欢”,后汉的“孔融让梨”,三国时期的“三顾茅庐”以及“张良纳履行”、“程门立雪”等等。古人对交往时相互敬重十分重视,《孟子》中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俗话说得好,做事先做人,成事先成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在建立社会主义的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时,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书达理、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质。从小学开始,我们就接受礼仪文明的教育,很多人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然而, 目前,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素质的差异及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等因素, 在大学校园里仍有许多人, 在人际交往中不讲诚信, 公共场合下言行粗鲁, 日常生活中不敬师长, 奇装异服、抽烟酗酒、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这些都是与当代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我们接受文明礼仪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行之。可见,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因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学校需要礼仪教育,社会需要人文教育,人类需要文明教育。校园文明礼仪建设是传承民族文化、宏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建文明校园的有效载体,切实提高师生的文明礼仪水平,进一步树立校园文明礼仪新形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崇尚道德,践行文明。
在社会变革的时代里,在物欲横飞的社会中,我们要以青春的朝气,以年少的锐气,处事以礼,文明做人,坚守本心,守住理想,守住信仰,以昂扬斗志在天地间书写自己辉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