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庄
校风是一所学校各种风气的总和,是全体师生共同具有的思想、志向、愿望和行为习惯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它关系着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学校品位和格调的重要标志。
校风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它对学校每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工作作风、学习态度以及生活习惯等,都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优良的校风是创造良好精神环境、培养学生优秀思想品质的重要条件。它一经形成,就会构成一种独特的教育心理环境,存在于教室、图书馆、宿舍、食堂等各种场合,存在于领导、教师、学生等各个校内群体,成为影响整个学校生活的重要因素,对师生心理和行为产生促进力和约束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学校对校风建设还不够重视,对校风的认识和理解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如:个别学校认为校风就是学风,抓校风建设只需抓好学生工作就行;有的学校认为校风就是学校管理,抓校风建设就是抓学校管理工作,整顿学校管理秩序;有的学校甚至认为校风就是自身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风尚……凡此种种,不仅对学校的校风建设产生了阻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我们必须认识到,优良校风的树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校风是一种心理环境,具有时代性、群体性、无形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它的形成,是一个认同理解、相互教育、坚持成习的过程,需要长期不懈地坚持,一点一滴地培育。我们要准确把握校风的特点,依据其形成的心理机制,克服自身认识和做法上的种种失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采取有力措施,发挥学校集体的力量,培养优良校风,增强校园文化底蕴。
一是坚定正确方向。校风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而正确的方向必须放在其首位。我们的办学培养目标必须和党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按照这一培养目标,在推进校风建设中,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强化“三风”建设。教风是校风的核心,学风是校风的基础,领导作风是校风形成的关键。三者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缺一不可。因此,学校在推进校风建设中,要从改进和转变领导作风入手,正教风,带学风,在学校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积极和谐的教育心理环境。
三是严格规范管理。校风是一种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所期望和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要形成优良校风,就必须规范师生行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让师生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帮助师生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
四是培养树立典型。先进模范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对形成良好校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校风,实质上就是许多典型作风的扩展和积累。因此,在推进校风建设中,学校应有意识地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师生奋发向上,以点带面,深入开展校风建设。
五是优化育人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影响优良校风形成的重要元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的物质基础――这首先是一个完备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条件,其次,它又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是培养他们的观点、信念和良好习惯的手段。”因此,学校在推进校风建设中,一定要对校园环境不断进行净化、美化和优化,让学校的每个角落都充满育人气息,真正承担起环境育人的职能。
摘自《鹤壁日报》